【倡议书】“积极行动 清除塑料污染”联合倡议书

 

2022年3月3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CCETP)联合多家民间机构共同发起的“积极行动,清除塑料污染”倡议在京发布。2022年2月28日-3月2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的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第二阶段会议中各国通过了旨在“削减塑料污染”这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决议。本次倡议书发布是对该决议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民间机构对于全社会共同行动、消除塑料污染的一次最新呼吁。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驻华代表处、中国智库和民间机构、国际环保公益机构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由9家环保公益组织联合发布的倡议书包括了清除塑料污染的8个关键行动方案。

 

 

 

 

 全球塑料(初级塑料树脂)年产量从1950年的200万吨增长到2015年的3.22亿吨、2020年的3.67亿吨,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每年10亿吨。目前约有60%左右的塑料产品使用之后累积在自然环境中,对包括土壤、海洋、河流、湖泊、大气等在内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塑料污染已引起全球高度重视,各国迫切认识到共同行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UNEP驻华代表涂瑞和在致辞中指出,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的关于消减塑料污染的决议具有历史意义。根据决议要求,2022年下半年UNEP要协调组成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在2024年之前为控制塑料污染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定,这将是十多年来继汞公约之后另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环境协定。同时,塑料污染治理会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各个行业、各个企业积极响应和行动,希望通过“积极行动,清除塑料污染”这一联合倡议,能够吸引更多机构参与到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中来。

 

 CCETP主任郑平在会上报告了“中国油控研究项目”塑料污染治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塑料污染不仅仅在于微塑料等物质对海洋、河流、湖泊、土壤、大气等生态系统的破坏,塑料在生产、加工、消费、处理等环节还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加速了全球变暖进程。塑料已经成为中国继交通之后第二大石油消费领域,围绕其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环节都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按照目前的模式发展,到2050年,仅塑料产生的二氧化碳就可达约13-14亿吨。而中国要实现碳中和目标,到2050年最多也只允许排放13-15亿吨左右,这样仅塑料一项就几乎占用了所有的碳预算,因此这个问题需要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国际环保公益机构橡树基金会的Chris Gee和塑料解决方案基金会的Malti Gadgil在发言中表达了对联合国达成一项消减塑料污染治理全球协定以及本次联合倡议的支持和期待,认为这次发布会如此迅速提出行动目标是令人敬佩的,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希望加强各国合作,共同应对塑料污染造成的环境危机。

 

 参加本次联合倡议的9家签署机构代表根据自身研究和实践经验,对解决中国塑料问题的关键举措提出了建议。应对与消减塑料污染,需要从原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使用及回收利用的全产业链环节入手,加速发展减量化、可循环、易回收、可更新(通过资源再生技术)、基本闭环、零碳排放的新塑料经济模式;需要政府制定国家应对塑料问题的整体战略和行动方案,系统评估塑料对国民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正面贡献及负面影响;需要企业夯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上下游配套的回收系统,推动开展区域及关键行业的塑料回收利用信息披露;也需要广大消费者关注塑料污染、重视垃圾分类、践行绿色消费理念。在塑料治理的诸多措施中,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促进材料化回收、避免塑料垃圾简单焚烧应是当前的重点。

 

 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理事长兼执行主任毛达代表9家联署机构宣读了联合倡议书。毛达指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塑料生产和消费的第一大国,2021年中国初级形态塑料产量突破1亿吨,消费量约1.3亿吨,约占全球总量的30%左右。中国积极应对塑料污染,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企业、智库和民间团体发起各种应对塑料污染的行动,但至今还没有遏制塑料污染扩大的势头,急需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需要从生产和消费两头抓,使用市场和价格手段,坚决治理塑料污染。中国政府和民间团体在推动制定治理塑料污染的国际条约中,发挥着积极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角色和作用。

 

 大会主持人CCETP高级顾问杨富强在大会总结中表示,可以把此次发布的联合倡议简称为“净塑八条”。他指出,塑料治理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需要在已有工作成绩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更进一步。联合企业、民间组织、智库和公众,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使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净塑八条”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将号召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这一打赢塑料污染的攻坚战中来。共同努力消除塑料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