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系列研讨会——碳-电-证市场耦合现状与展望

 

2024年4月25日,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召开绿色低碳系列研讨会的第一期,主题为“碳-电-证市场耦合现状与展望”。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能源局前副局长吴吟,国家发改委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兵,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一级主任科员丁华杰,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信息数据中心主任刘建东,北京市电力交易中心新能源部副主任张楠,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佟庆、副研究员周丽,中国电科院碳中和中心高级工程师吕晨,以及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创新业务部总监张顺。能源基金会低碳经济转型项目主任杜譞、主管冯逸夫、高级项目专员卢伊楚,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康俊杰主持,重点探讨碳-电-证市场制度的耦合设计与实践。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为研讨会致辞,并对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碳-电-证市场制度的协同在节能减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专家能够各抒己见,充分交流,也希望研究团队最终能设计出确有实效的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碳-电-证市场制度的优势。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杜譞介绍项目背景。她提到,关于碳-电-证协同机制的研究是能源基金会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合作开展的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课题之一。针对相关课题,双方后续将合作举办一系列主题研讨会,为各界交流探讨提供平台。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分析师汪若宇做项目开题报告。她回顾了绿证、绿电、碳市场发展历程,提出碳-电-证市场在协同中面临的部门协同、价格协同、国际国内协同等多重挑战。据介绍,研究团队将从碳-电-证市场协同关键抓手的分析识别、地方试点的实证分析两方面切入,为我国碳-电-证市场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信息数据中心主任刘建东从绿证机制国际经验、我国绿证制度以及绿证核发交易现状三个方面介绍了绿证绿电市场运行的现状及其所在机构开展的工作。刘建东指出,当前我国绿证核发已实现全国覆盖,申请核发量、交易量显著增长,但在市场参与主体活跃度提升的背后,绿证制度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对绿证作用和价值认识不够、环境价值重复计算风险、绿证相关标准尚未形成、国际认可有待加强等挑战。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佟庆就“全国碳市场扩大工业行业覆盖范围研究”进行介绍。佟庆提出,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需要从全流程覆盖和纳入碳排放数据报送两个维度进行考量。通过对建材、有色、化工、钢铁、造纸等工业行业特征的深入分析,佟庆就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提出了相关计划建议。
 

在圆桌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就碳-电-证市场协同的主要方向、碳排放核算方法学在不同电力交易品种下的应用、多市场协同中的重复计算以及典型场景或地区案例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讨论。

 

 
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碳-电-证市场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研究团队将通过机制研究和地方试点,切实促进绿色权益交易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推动市场交易规模的稳步增长和交易制度的持续完善,进而为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及“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