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全球塑料公约”政府间谈判,CCETP联合主办塑料污染治理分享交流会

 

塑料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塑料生产和消费呈“指数级”增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显示,根据基线情景,目前的人口增长趋势和更高的收入情况将导致2040年的塑料年使用量和废物产生量比2020年增加70%。[1]

 

除了塑料带来的污染问题本身,塑料中含有的化学物质也值得关注。最新研究显示,已在塑料中发现的化学品已经超过16000种,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的化学品因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高度危害而受到关注,包括食品包装在内的每一种主要塑料中都含有400多种值得关注的化学物质,所有经过测试的塑料都浸出了有害化学物质。[2]

塑料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也日益受到关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显示,2019年塑料的全生命周期产生的温室气体约为18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3.4%。如一切照旧,预计到2060年,塑料生命周期的排放量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43亿吨。[3]

4月22日,第55个世界地球日,同时也是塑料污染国际文书的第四次政府间谈判开始前夕,一场由中国民间环保机构搭建、各利益相关方代表参与的分享交流会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

 

该会议由环保机构深圳市零废弃环保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和摆脱塑缚共同主办,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和北京企业家基金会支持。与会各方从不同角度分享交流了治理塑料污染的研究和探索,展现中国塑料污染治理中的多方参与和实践,为“全球战塑”助力。

 

活动最后,十四家民间环保组织和智库共同发布联合倡议,这也标志着多方共同参与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开启新篇章。

 

循环经济图景之下,塑料污染治理更需多方携手

 
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分析师张洵洋致开场辞。她提到,塑料污染防治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环境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中国持续推进国内塑料废弃物治理工作,同时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对策的形成。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和智库也积极参与其中,在塑料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一线推动环保实践、科学研究、政策倡导与科普教育的开展。希望本次会议发布的针对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的倡议能为未来的具体行动提供指导,也能为全球塑料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助力。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分析师张洵洋

 

当前,循环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关键路径,需要基于研究的支撑和科学决策。“有效塑料条约科学家联盟”成员、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学院研究员Neil Tangri博士认为,一方面,循环经济需要关注减量优先,要让材料在变成垃圾之前尽可能长时间地保留在价值链中,垃圾也要重新投入其他过程。另一方面,塑料的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关注“安全循环”三原则,即安全(Safe)、简用(Simple)、从缓(Slow)。基于这一原则,消除塑料的有毒聚合物、添加剂、助剂;大幅减少添加剂;推广多材料包装;提高产品透明度和标签;设计长寿命产品;将生产重点放在基本的、非危险的、不可替代的用途等措施将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有效塑料条约科学家联盟”成员、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政策学院的研究员Neil Tangri博士

 

Neil博士也从科学研究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保留对塑料全生命周期范围的授权;设立目标,包括消除含聚合物在内的有毒化学品、构建“有效使用”和塑料简用的框架、设立重复使用的目标;与“巴黎协定”进行协同;转向循环材料等。

 

重复使用案例百花齐放,一次性消费模式亟待改变

 

关于中国塑料污染和循环政策情况,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部副部长倪垚基于中华环保联合会与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GRPG)共同发布的《中国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利用政策与实践报告》,介绍了中国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政策演变的总体情况。通过对照塑料污染治理国际法律进程的方式,倪垚梳理了中国塑料管理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分别从顶层设计、部门职能分布、全生命周期三个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塑料政策体系。

 

 

中华环保联合会国际部副部长倪垚线上分享

 

在国内塑料政策的发展前景上,倪垚提出了包括激励重复利用方面的商业模式、强化绿色设计环节的技术规范、提高塑料全产业链上的政策协同等政策建议,为各塑料产业链各利益相关方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关研究表明,在中国,重复使用系统可以减少40%的一次性塑料,结合综合解决方案,到2040年预计包装行业的新塑料产量将从7900万吨减少到900万吨。到2040年,包装行业的碳排放量预计将从3.75亿吨减少到1.56亿吨,减少58%。

 

在重复使用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本土环保机构纷纷与企业携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减塑倡议活动。

 

2023年,绿色潇湘联合长沙本土咖啡品牌“猿素咖啡”推出“可重用咖啡杯”试点项目。该案例在环境效益方面证明了可重用杯在减少一次性饮料包装上的可行性,并为企业节约了额外的运营成本,增强了消费者与商家间的黏性;2022年和2023年,南京绿石通过社交媒体,倡导消费者向商家两次发起“自带杯打奶茶活动”,分别累计获得网络社交媒体浏览量395万次和214.6万次。超过26家店铺和品牌响应了该行动,支持顾客使用自带杯购买新茶饮。

 

中国本土企业、民间机构的实践探索,与INC-4会议中一个被广泛呼吁的事实不谋而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重复使用系统的建立,并认识到其建立的紧迫性。

 

14家环保机构联合倡议,助力塑料污染治理明确方向

 

交流会最后,由14家民间机构共同发起的“助力塑料污染治理国际文书谈判的联合倡议书”正式发布。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通过视频宣读倡议。

 

 

倡议书在政策制定、相关领域研究、限制有问题的塑料、支持新型经济模式、利益相关方合作、公众宣传、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中国民间环保机构的建议。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高级顾问杨富强宣读倡议书

 

他提到,治理塑料污染需要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国内外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方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愿我们的努力为未来的世界带来清洁、健康、可持续的环境,让我们的后代能够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杨富强总结道。

 

4月23-29日召开的塑料污染国际文书的第四次政府间谈判已迈入关键阶段,各国代表将就文书的目标、范围、管控措施、执行手段、资金机制等实质性条款展开磋商谈判,争取能在2024年底前完成谈判工作,以尽快采取统一行动以解决塑料污染,达成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雄心壮志。

 

作为一项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环境行动,各利益相关方在塑料污染治理行动中的经验教训和最佳实践,不仅将为谈判中的各国代表提供有益视角、科学支撑和决策参考,也将促进在地方、区域和全球范围内采取有效和渐进的治理行动。

 
此外,在全球“战塑”行动中,中国的参与至关重要。中国的塑料污染治理思路,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特色。政府、企业、民间环保组织和智库以及全球塑料文书的制定将共同推动我国塑料污染治理和循环经济发展。

 

活动现场合影

 

 

参考文献:
[1]OECD, Towards Eliminating Plastic Pollution by 2040. A Policy Scenario Analysis (Nov. 2023) 
[2]Martin Wagner, Laura Monclús, Hans Peter H. Arp, Ksenia J. Groh, Mari E. Løseth, Jane Muncke, Zhanyun Wang, Raoul Wolf, Lisa Zimmermann (2024) State of the science on plastic chemicals - Identifying and addressing chemicals and polymers of concern,http://dx.doi.orag/10.5281/zenodo.10701706.
[3]OECD, Plastic leakag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re increasing 
https://www.oecd.org/environment/plastics/increased-plastic-leakage-and-greenhouse-gas-emissions.htm
[4]UNEP,From pollution to Solution, a global assessment of Marine litter and plastic pollution,
https://wedocs.unep.org/bitstream/handle/20.500.11822/36963/POLSOL.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