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型省份如何实现公正转型?

日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处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公正转型政策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联合报告《走向公正转型的未来:绿色转型对中国不同区域的影响》(以下简称“报告”)。报告以山西省为例,深入分析能源转型对煤炭资源型省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有关部门、智库、国际组织等不同领域的利益相关方参与。

 

“在应对气候危机的同时,我们必须记住发展和挑战是相互交织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 )在致辞中表示,公正包容的低碳转型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关注的重点议题。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则在致辞中提到,在能源转型持续深入过程中,新能源产业正在带动相关产业转移,传统产业也面临转型升级。资源型地区需要抓住转型机遇,实现能源公正转型。

 

“资源型地区的转型是世界性难题,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山西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武东升表示。作为中国主要的煤炭资源型省份之一,山西省拥有中国超过 20% 的煤炭储量,雇佣了全国煤炭工人总数的37%,在实现“双碳”目标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要求下,山西省将面临经济增长、低碳转型、促进就业多重压力。

 

报告预测,2025-2030年间,伴随社会经济绿色转型和煤矿智能化建设,山西省煤炭开采和煤电行业的直接就业岗位数量将有所下降。考虑煤炭行业是山西省支柱产业之一,煤炭直接就业岗位变化影响着更多间接就业岗位,因此,到2030年山西省煤炭相关的上下游行业也将损失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但与此同时,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绿色就业岗位增长,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煤炭行业就业岗位的损失。

 

“在转型过程中,我们要确保所有人都能享有发展机遇带来的好处。”UNDP亚太地区能源专家张颖(Ying Zhang)提到,到2023年底,仅有14%的煤炭工人在煤炭资源型地区的公正转型中获益。相关方需要更加科学地评估能源公正转型对不同性别和群体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公正转型的内涵和外延正在不断拓展,从聚焦就业问题转向关注就业、经济和产业转型,以及城市转型的协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陈丹表示,“这要求各国建立相应的气候变化、能源转型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政策体系,针对不同地区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受到的不均衡影响进行综合统筹。”

 

为更好地推进省级层面公正转型,报告建议,在国家层面,可以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建立国家协调机制,并制定各省煤炭消费和生产的明确预期,注重区域公平,以推动公平和协调的转型。在省级层面,应推动经济多元化,战略性地吸引和发展替代产业,同时积极利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机会,构建关联产业链。与此同时,报告也建议应支持企业转型,促进企业与学术机构合作以加速技术创新,并考虑将环境和社会成果纳入国有企业评估体系;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措施,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在转型资金方面,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李莹所在的团队对公正转型的资金需求进行了粗略估算,预计到2030年,山西省煤炭行业在职工安置方面的资金需求或为几十甚至上百亿元,到2060年这一数字将达400亿元。对此,报告提出要创新资金支持机制,试点转型金融标准和探索混合金融的方式,并撬动私营资本以支持包容性转型。

 

UNDP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阚薇澜(Violante di Canossa)主持会议。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和UNDP国家经济学家石蓉分别主持圆桌讨论,圆桌嘉宾分别从国际局势变化对公正转型的影响、先进生产力布局调整、金融支持和公正转型中的性别公平等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案例,为中国公正转型路径建言献策。

报告下载(中文版)

Download Report(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