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双碳”目标下煤炭基地省份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研究——以山西为例
在“双碳”目标指导下,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挑战。为深入探讨山西转型路径,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所于4月20日召开专题研讨会。会上,《“双碳”目标下煤炭基地省份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研究——以山西为例》正式发布。
报告详细梳理我国四次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总结山西在能源转型和产业调整上面临的现实挑战,并延伸探讨煤炭基地省份的生产力布局调整政策框架设计。
通过对比分析山西所处的中部六省,东部代表省份山东、江苏,以及同为煤炭基地的西部代表省份陕西、内蒙古的重大生产力指标,报告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科技投入、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就业情况、生态环境等方面详细梳理了山西经济社会在历次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中的发展情况。报告认为,在当前低碳转型和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山西省正面临产业结构单一,高碳路径依赖问题突出;能源转型压力巨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力资本积累薄弱,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较低等一系列挑战。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山西可以从六个方面着手推进:一是在中央战略性统筹设计的框架下,积极推动地方创新实践。二是健全煤炭经济和非煤生产力布局的协同发展机制。三是在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中将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和劳动力公正转型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四是促进山西深度融入“双循环”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进而不断增强山西内在发展动能,打造煤炭基地省份重大生产力布局调整优化的“山西样板”。五是加强其他煤炭和煤电受益地区与山西的深度合作,在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形成能源输入和输出地区的协同发展。六是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建设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美丽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