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福建省双碳目标与行动路线图报告合辑

 

报告下载

 

为响应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的低碳转型新要求,紧抓“双碳”目标新机遇,2025年5月30日,第二届福建省“双碳”目标与行动路线图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和福建江夏学院共同主办,福建省能源规划研究中心协办,福建省数智双碳创新研究院、福建江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和新质生产力研究中心承办。围绕“双碳”目标下福建清洁能源发展和电力脱碳路径等议题,来自福建省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省内外智库和高校的专家学者、行业组织与企业管理者进行了研讨交流。

 

会上,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福建省数智双碳创新研究院相关研究人员组成的“福建省双碳目标与行动路线图”课题组发布了《双碳目标下福建省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和深度脱碳路径优化研究》(以下简称“电力报告”)和《双碳目标下福建省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高质量发展报告”)两份报告。其中,电力报告聚焦于福建省电力行业深度脱碳路径,旨在推进电力行业的能源转型,并提升其能源效率。高质量发展报告则重点关注福建省能源转型进程,详细梳理风、光、水、核、生物质等多种清洁能源的发展潜力和需求空间,并提出了福建省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路径和建议。

 

电力报告中提到,福建省电力行业碳排放量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到2022年已达到近1.2亿吨,年平均增长率达9.81%;碳排放强度先升后降,较2005年下降32%,仍处于峰值平台期。经济增长是推动福建省及主要地级市电力行业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与此同时,福建省能源结构调整、用电强度下降和核电的逐步投入所带来的碳排放抑制作用正在显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将是减排的关键举措。为探讨福建省电力行业能否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课题组利用社会共享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s)框架,设计了五组不同的情景进行预测,评估显示通过实施更为严格的碳减排措施,电力行业在”可持续的绿色发展情景”下最快将于“十四五”末期达到峰值,峰值约1.25亿吨。在”以适应挑战为主的情景”和”适度增长和挑战情景”下,排放将分别在“十五五”中末期达到峰值。

 

课题组从成本合理、总量控制、效能提升及系统稳定性等多维度对不同的电力脱碳路径进行了评估,并进行了相关稳健决策评估,以实现电力行业成本最优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及电力系统稳定性三大目标之间的平衡与优化。研究发现,协同整合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多种非化石能源是电力行业脱碳的重点路径。预计到2030年,福建省火电装机容量占比降低至32%,总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届时,碳排放将低于2020年的排放水平。

 

高质量发展报告进一步提出了福建省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总体路径,即探索以福建为主体创建“一地两区”(东南沿海清洁能源基地、能源强国引领区、能源统一市场先行区),构建东南沿海能源新安全格局,进而推动形成东南沿海新发展格局。报告认为,为实现碳达峰目标,福建省能源消费结构在“十五五”期间需要实现较大转型,预计到2030年,清洁(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21年的不到25%大幅提升至约50%。在不同情境下,清洁能源电力需求将达到3100-3900亿千瓦时,对应核电装机1923-2463万千瓦,风电装机2200-3000万千瓦,光伏装机约2500万千瓦。

 

为推动福建省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应尽快出台省级层面的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战略性规划,锚定“全省制造业企业100%使用清洁绿色电力”目标,加大力度发展清洁能源;设置积极的清洁能源开发目标,强化清洁能源用地用海要素保障;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建立灵活调节资源库;完善项目开发工作机制,健全电力市场配套机制;打造海上风电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加快推动先进核能应用产业落地发展,突出储能产业领先优势,抓紧培育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健全能源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加快能源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