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对话】清洁取暖的路径与对策

 

编者按:2021年9月15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能源基金会中国(EFC)支持、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和中国能源网(China 5e)协办的第六届中国散煤治理大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回顾并总结我国散煤治理“十三五”的经验和不足,为“十四五”解决散烧煤问题建言献策,会议发布了《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1》。本期刊发的是嘉宾对话——清洁取暖的路径与对策。

 

 
视频回看
 

 

嘉宾观点精华

 

主持人

煤控项目核心组成员

戴彦德

 

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副秘书长

王卫权

 

     “双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供热应该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原因在于:一、可再生能源可以实现提供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以及减少碳排放三者的协同治理;二、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特点和供暖的分布式特征可以很好的匹配,这减少了大量基础设施投资,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三、可再生能源供热可以在农村地区创造就业,提高农民的收入。

 

       对此,“十四五”期间我们要: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可再生能源供热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设定发展目标、发展原则、重点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二、要加大技术创新和科技研发,通过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供热稳定性;三、创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需求拉动可再生能源供热行业发展。

 

国家电网国网能源研究院研究员

唐伟

 

       “十三五”期间电能替代取得较大成效,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第一,政策的支持,“十三五”期间出台国家层面电能替代专项政策超过30项,分为鼓励发展类、环保约束类和资金补贴类;第二,实施主体共同努力,尤其是一些承担了较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主体;第三,电能替代关键技术和电能替代标准都取得了创新的突破。

 

       针对“十四五”期间清洁取暖煤改电,我认为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煤改电依然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建立一种长效的运营机制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此,我提两个建议:一是在设计路径过程中,坚持系统思维;二是要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利用非采暖季节的容量价值,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实现良性发展。

 

中国建研院环能院供热中心主任

袁闪闪

 

      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难”概括起来是“两难一缺”:第一,让地方政府重视这项工作,下定决心做建筑节能改造比较难;第二,工作实施难,全国各地农房长期自建自管,千差万别,很难用一套统一的标准去快速推进。且它的施工周期长,对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影响较大;“一缺”是指缺资金。农房节能改造很难形成利润,难以走市场化道路,这样就要依靠大量的财政补贴,但对此,有关部门尚未达成统一的意见。

 

      我对此的建议是“两新两旧”。两旧建议:一、加大财政支持;二、出台农房建设管理办法。两新建议:一、地方政府用精细化有监测实效的对比数据,夯实基础数据,量化改造效果,加强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二、因地制宜开展低成本改造,加强低成本技术对应的产品和产业配套能力。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戴瀚程

 

       根据我们团队的定量研究,“十三五”时期北方五省环保治理有显著的健康效益,由于散煤替代和清洁取暖政策,避免的过早死亡人数累计约34000人,相当于统计生命价值收益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十四五”期间强化的散煤替代政策可避免的过早死亡人数累计约为31000人,而统计生命价值收益会超过1800亿元人民币,居民对环境治理的支付意愿将进一步增加。

 

       因此,要从供需两端促进政策更好的实施落地,随着收入增加和对环保、健康的关注度提升,未来政策实施阻力可能会小一点。

 

       可再生能源对碳中和的实现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2030-2035年间散煤基本上将全部退出;另一方面,生物质发电制热加上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可在2040年远期提供负排放,将是碳中和的重要助推技术。

 

文稿整理/马越  编辑/韩迪  摄影/于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