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对话】散煤治理的长效机制

 

编者按:2021年9月15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和能源基金会中国(EFC)支持、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和中国能源网(China 5e)协办的第六届中国散煤治理大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回顾并总结我国散煤治理“十三五”的经验和不足,为“十四五”解决散烧煤问题建言献策,会议发布了《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1》。本期刊发的是嘉宾对话——散煤治理的长效机制。

 

视频回看

 

 

嘉宾观点精华

 

主持人

煤控项目核心组成员

白荣春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副会长

田延平

 

       建材工业窑炉散煤治理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政策措施到位;治理力度空前;标准的作用凸显;企业主动担当作为。

 

       对于工业窑炉散煤治理,“十四五”将面临很大难题,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 要保持各项有效的环保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同时,在新的形势下,要把减污、降碳、节能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2. 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9年版。
  3. 要在重点区域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对企业末端治理,包括推动新能源和传统产业的融合。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

民用清洁炉具专委会秘书长

任彦波

 

       “十三五”时期,农村散煤治理和清洁取暖取得了很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烧散煤的现象明显减少;第二,农民清洁取暖和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同时,不只是政府项目在推动,市场也在推广。

 

       但这只是解决了“建起来、用起来”的基础问题,农村散煤治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可持续问题,即返煤风险,特别是使用安全性问题。这背后有几个原因:一是技术路径选择。二是厂家和产品的选择。

 

       对于农村散煤的进一步治理,“十四五”时期要解决“用得好、愿意用、可持续”的问题。重点工作要注意从有到精,完善机制,提升质量。第一,做好顶层设计,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分步分区稳妥推进;第二,解决机制问题,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居民可承受原则。解决好市场功能与政府职能的平衡问题;第三,从用户需求角度出发,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挖掘市场潜力,满足市场需求;第四,政府加强监管,建立长效运维管护机制和模式,总体布局,一体化推进,保证工程的质量和用户使用安全问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投资所

投资绩效研究室高级工程师

武娟妮

 

       清洁取暖试点推进主要有以下几个经验:一是有明确的改进目标;二是有经济政策的引领,包括价格政策和补贴政策两个层面;三是多元化监督机制。

 

       针对散煤治理中,政府补贴逐步退坡,但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解决建议有二:在国家层面,中央财政在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里应明确运行补贴的金额和标准,让资金可以真正落实;在地方层面,要优化运行补贴政策;还要加强监测、评估,合理退坡。

 

       对于将运行补贴集中用于补贴农村建筑改造,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但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童亚莉

 

       “十四五”时期,在工业锅炉改造方面面临的挑战,一是如果想通过直接淘汰小锅炉来进行煤炭减量以及大气污染物减排,其潜力会逐年下降;二是要考虑小锅炉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的提标改造,对小锅炉的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进行创新。

 

       根据“双碳”和美丽中国目标,工业锅炉改造的主要方向:一是要加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控制;二是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实现煤炭减量;三是要加强大气污染技术储备,提高技术创新;四是要重视环境监测问题。

 

      文稿整理/马越  编辑/韩迪  摄影/于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