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观点】如何应对煤电的经济性困境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作为现阶段我国电力系统中的主体电源,煤电以占比不到五成的装机容量,提供了约六成的电量,支撑了超七成的尖峰负荷需求。然而在电力行业低碳转型的过程中,煤电开始向基础保障型和灵活调节型电源转变,煤电利用小时数逐步下降,煤电行业不得不面临来自保供和经济性的双重挑战。

 

《新形势下中国电力转型与发展》系列沙龙第二期聚焦“如何应对煤电的经济性困境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邀请华北电力大学经管学院教授袁家海、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副总经济师韩文轩、中电联计划财务部处长张卫东、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李想参与对话。参会嘉宾就煤电高质量发展方向及路径、市场机制在煤电转型优化发展中的作用等议题进行讨论。

 

本系列沙龙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主办,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中国能源网协办。

 

煤电定位向基础保障型和灵活调节型转变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我国电力工业的支柱。截至2022年底,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目前是我国装机容量最大的电源。同时,2022年全年煤电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满足了58.4%的社会用电量。

 

李想认为,随着“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煤电的定位正在从主体电源转向基础保障型和灵活调节型电源。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新能源的发展固然离不开储能技术的调节,也需要煤电来提供灵活性支持。从我国当前电力系统和市场机制看,煤电现阶段有必要支持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三改联动”正是为了加速煤电在电力系统中角色定位的转变,加速煤电与新能源和储能等的协同发展。

 

张卫东进一步提到,未来在中国,电能对其他能源的替代速度超乎想象,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储能技术发展水平,我国在2030年仍将面临电力保供难题,为此我国需要部分增量煤电来为新能源的规模化发展提供支撑保证,相关企业和部门需对此进行谨慎决策。

 

韩文轩表示,对于存量煤电,煤电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三改联动”,一方面,通过供热改造和节能改造,提高供热效率,降低能耗;另一方面,通过灵活性改造提高运行效率,在电量方面为新能源“让路”。同时,煤电企业也寻求产品多元化,实现包括电、热、冷、汽在内的多元产品供应。
 
 

煤电企业在短期经营和中长期转型上挑战重重

 

 

近年来,受煤炭行业去产能影响,煤价维持高位运行,煤电发电成本快速增长,而煤电价格涨幅有限,煤电企业亏损严重。张卫东介绍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中国煤电企业亏损总额超过700亿元,超过60%的煤电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与此同时,“三改联动”带来的改造成本和运维投入也给煤电企业带来了一定负担。

 

为有效疏导电煤成本、管控煤价,国家发改委在2021年和2022年先后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今年以来,随着煤价回落和市场化价格联动,企业经营情况改善明显。一季报显示,多家发电上市公司已实现扭亏为盈。对此,韩文轩也提醒到,尽管发电企业整体实现盈利,但煤电板块的盈利基础仍不够稳定,现金流紧张、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依然存在。

 

韩文轩表示,企业积极响应能耗“双控”和碳“双控”的要求,但考虑到电力企业,特别是央企和国企,需要兼顾企业经营和电力保供的社会责任,他呼吁地方政府为企业提供市场机制相关的配套政策保障,通过政企双方的良性互动来共同推动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除了短期经营问题,韩文轩认为,煤电企业在后续转型中的挑战有三:一是绿色发展转型的挑战,即如何兼顾可再生能源发展和煤电优化转型;二是作为科技和资金密集型行业的企业可持续发展挑战,即如何实现源网荷储相关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商业化应用;三是对企业变革能力的挑战,在“双碳”目标的实现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企业或将面临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变革,需要有快速调整适应变革的能力。
 
 

政府引导、市场激励“双管齐下”

 

李想表示,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相关体制机制正在持续创新和完善。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三条支柱性原则需要高度重视:一是重视灵活性资源的投资;二是重视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的部署,系统友好型新能源是指有助于电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新能源,也就是说部署新能源并不只是考虑风光资源状况,同时需要考虑电源支撑和电力输送等问题;三是政府和市场要统筹协同,政府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设计来引导支持行业和企业发展,市场发挥资源优化配置作用。上述三个方面共同作用,才能为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

 

具体到市场方面,张卫东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包括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在内的“三位一体”电力市场机制已经逐步完善。但是针对煤炭原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煤电企业盈利难问题,我国仍需通过市场化机制来疏导煤电价格。

 

接下来,他建议要推动能源价格和电力价格的适度放开,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激发企业和公众在节能方面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市场机制,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回节能改造、灵活性改造等过程中的成本投入,实现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企业参与能源转型的积极性。

 

袁家海认为,电力市场设计需要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同阶段。随着新能源接入比例的逐渐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形态也将有所变化,市场需要进行前置性设计。

 

韩文轩进一步补充到,在辅助服务市场方面,价格机制应该实现向用户侧的传导。因为作为电力的最终使用者,用户是天然的买方。在电力系统的价格协调机制方面,建立起可再生电、煤电、核电等多种电源间的比价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差别性定价。

 

此外,张卫东提到,现阶段包括碳市场、绿电市场和绿证市场在内的绿色电力市场激励机制对电力市场的运行产生了一定扰动,相关体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理顺。他建议将绿色市场与电力市场交易应分割开来,即电力市场专注电量和容量的供应和服务,绿色市场专注实现绿电的正外部性,实现“证电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