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观点】东北、西北地区散煤治理重难点

 

 

编者按:2023年9月19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支持,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八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在京举办。会上发布了《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23)》。以下精选了“东北、西北地区散煤治理重难点”主题圆桌对话中的专家观点。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岳涛表示,工业燃煤锅炉综合整治是散煤治理的重要领域。他首先回顾了2022年工业燃煤锅炉的治理情况。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燃煤工业锅炉总容量约54万t/h,煤耗量约2.4亿吨。其中,35t/h以下的工业燃煤小锅炉总容量约8.4万t/h,煤耗量约0.39亿吨,占比约16.4%。从工业燃煤小锅炉的分布上来讲,《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县级及以上城市已基本淘汰10t/h以下的燃煤小锅炉,重点区域内已基本淘汰35t/h及以下小锅炉。从地区来看,京津冀地区的燃煤小锅炉已基本淘汰,煤耗量和燃煤占比不到全国5%,但是东北和西北地区工业小锅炉仍占比较大,容量及煤耗量占比分别为54.2%和42.1%。西北地区紧随其后。

 

对于下一步的工业小锅炉污染治理,岳涛从技术和产业结构角度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是制定淘汰和替代计划。东北和西北地区应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制定35t/h以下小锅炉的淘汰和替代方案。按照要求,东北地区的地级市以上城区应在2025年前淘汰35t/h及以下的小锅炉。相关部门应同时提出热源替代方案,以便淘汰计划能顺利实施。其二是制定有针对性的清洁能源替代方案。例如探讨在东北地区推广生物质能,在西北地区采用绿电替代煤炭的技术路径等的可行性。其三是提高燃煤锅炉污染控制效率,无法替代的工业燃煤锅炉应采取高效的除尘、脱硫、脱硝措施,以满足国家的排放要求。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副会长田延平表示,从2016年开展散煤治理以来,建材行业小窑炉散煤治理已取得显著成效,散烧煤消耗量已减少77%,其中60%是通过淘汰落后来完成的。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地区开展的工业小窑炉散煤治理工作成果显著,下一步小窑炉散煤治理应该更加重视和关注非重点地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戴瀚程研究员表示,散煤治理的健康效益在东北和西北地区较为突出。课题组研究显示,如果能在2030年实现散煤消费清零,东北三省和西北五省预计将累计减少致病人数超过100万例。

 

他认为,从经济层面来看,散煤治理的健康效益整体大于成本。如果在2035年实现散煤清零,届时,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健康效益预计分别为1140亿元和870亿元,约占两个地区GDP的3%左右。从2020年-2035年间的累计经济效益来看,大部分地区的健康效益可以抵消转型的技术成本。

 

但他也提醒道,如果散煤清零时间提前到2030年,甘肃、青海、宁夏等省份部分地区的健康效益或不足以抵消治理成本,因此散煤治理需要平衡好短期转型投入和长期健康效益,结合各地特点逐步推进。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周宇光表示,清洁取暖需要从成本、技术、政策和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生物质资源具有固碳和负碳的潜力,将是未来清洁取暖的解决方案之一,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技术研究和试点。

 

 

散煤课题组核心专家白荣春总结道,近年来,散煤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下一阶段的散煤治理工作,特别是在持续推进重点地区、拓展东北、西北地区等非重点地区的过程中,不仅要依靠财政投入,更多需要通过市场来推动。 他同时提到,生物质能的利用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的清洁取暖工作中非常重要,但如何利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