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9观点】崔宜筠:地方高雄心气候行动在美国的重要性
COP29期间,中美欧民间对话边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办。该边会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和欧洲智库E3G共同主办。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代理主任崔宜筠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全文(根据速记整理,未经专家本人确认):
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CGS)的工作一直专注于研究如何通过全社会参与的路径在美国实现雄心勃勃的气候行动。
要深入认识美国的气候行动以及美国如何实现气候目标,离不开对美国多层级政府治理结构的了解。CGS观察到很多非常好的自下而上的行动例子及相关的政策创新。一些州在电动汽车标准、可再生能源和HFC逐步淘汰方面都有不错的案例。我们看到非联邦政府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雄心在不断增强。 例如,美国的“America is all in”联盟便是自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后,由各州领导人联合发起的一个重要平台,覆盖了美国很多经济人口。
CGS团队自2017年以来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跟踪研究,通过模型分析证明了整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新政策和扩大政策的全社会参与路径确实可以在所有领域实现大量快速减排。我们开发了一个非常可靠的分析工具包,其中包括几个部分。我们通过开源的的信息库,开发了业界领先的全球综合评估模型GCAM-USA-CGS,据此开展具体到州一级的政策建模。
2024年9月,我们发布了报告,探讨了在全社会参与路径下,美国应有的具有雄心的2035年气候目标。这个研究目前还在更新,但我想给出一些背景数字。基于目前所有的联邦和非联邦政策政策,美国到2035年可以实现比2005年减少48%的排放量;但在增强的目标下,如果联邦、非联邦层面出台新的政策,则可以实现到2035年减少65%的排放量。可以看出当前的政策和高目标之间存在差距。
显然最近的选举结果给联邦气候政策带来了一些不确定性。特朗普执政可能会对几项行政和立法议程造成影响,包括人们熟知的、标志性的通胀削减法案(IRA),和最近最终敲定的EPA对化石燃料发电厂的监管,以及其他一些政策。然而,我们也认为,一些联邦政策对变化的适应性更强,更具韧性,例如IRA是一项非常注重投资的法律,需要行政和立法支持。它为包括红州和摇摆州的消费者提供税收抵免,因此我们相信即使在特朗普执政期间,IRA也可能得到两党的支持。此外,很多已经分配的资金很难收回。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非联邦参与者的作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保持美国实现气候目标的势头并填补联邦政府留下的空白。他们在电力、交通、建筑、工业、非二等领域均通过州市层面的政策或举措推动美国的气候雄心。各州和地方政府通过推动绿色能源、提升能效、实施碳定价等措施,为美国实现气候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特别是在电力和交通领域,许多州已经设定了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并通过具体政策手段推动目标的实现。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等地推动的清洁能源政策和电动汽车激励措施,极大推动了全美气候行动的进展。
我们的初步分析表明,如果联邦政府维持现有的气候和能源政策但不颁布任何新政策,各州、城市、企业等行动者继续并加强地方行动,到2035年可实现60%的减排。如果最近的气候立法和政策被彻底废除,只要非联邦层面的行动继续并且加强,到2035年仍可实现48%的减排。
非联邦层面的参与者在推动美国气候目标实现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各州、城市、企业等可以采取行动加速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甲烷等领域的转型。因此,美国未来的气候行动将更加依赖于全社会参与。